- 在北大医院看病,从挂号到取药,全部网络化。每到一个环节只要扫描手上的条形码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信息,比如病历、诊断结果、药方。整个过程不到 30 分钟。很多其它的机构比如深圳公证处都实现了网络化,办事效率提高很多。
- 在东部华侨城走了“茶溪谷”一圈,景色和人文结合得非常漂亮。“茶溪谷”是众多华侨城主题公园的其中一个,但是已经耗了一天的时间去游玩。感觉整个模式取自“迪士尼”和 Universal Studio,比如环园火车、3D 影院、主题酒店,而且又融入了更多新的东方元素,感觉好像到了影视城。
- 在一个叫做“万象城”的 Shopping Mall 逛街,从装修、到品牌店的数目、内置的电影院,都像极了 Bellevue Square。除此之外还有滑冰场、奶茶店,20 岁以下的小朋友顾客居多。后来去了一次洗手间,看到马桶坐垫上很多大便和烟头,于是逃之夭夭。
- 在人均收入 N 年不变的情况下,衣食住行的价格水平都和国际接轨了,甚至很多东西发现在美国买更便宜。
作者: wangxiaohu
Predators in Shenzhen
I came across following two statues at the front door of some store at Eastdoor (东门 Dong Men) in Shenzhen. The first one is a predator made from some metal parts. The second one is a predator in 1:1 size. Pretty cool!
太平洋上有人在笑
回国前的最后一晚,和 Yuan Yuan、Xuan、Shi Shi、Can Can、Ryan、Steve、Zhe 等人吃个晚饭就算是饯行了。看着几个人眉飞色舞的聊天,想到明天这个时候我应该已经就在某个时空,感觉有些神奇。之所以说时空,一个是不同的时区,一个是不同的城市。Ryan 说,好像感觉我一年到头都在飞来飞去。是啊,我也有这种感觉。回了加拿大两次、去了加州两次,现在又要飞回中国了。所以说为什么会感觉有些神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我可以放下所有事情回国,就是因为这是我自从上个世纪末来北美八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可以回去过年。真的和以往回国的感觉不一样。特别是住在西海岸,离深圳更近了,家对我的引力也变得很强大。没有什么事可以阻挡我这次回家过新年的,包括好友们拿来当笑柄的加班和论文。嘿嘿。当然,一起共事的个别同僚们也可以轻松两个星期了,因为暂时不会有人 Push 他们的进度了。再嘿嘿。
昨晚和 Sui 通电话,就我们曾经提出的基于欲望的人工智能再次聊了若干钟头。最后我们的结论是,在我们提出的这个模型下,生命最初的欲望就是自我复制。由无数个本我不断地满足这种复制欲,形成最终的一个自我。对于人来讲,这个本我也许就是我们的脱氧核糖核酸,最后经由一坨坨的碳水化合物结合成了我们一个个拥有意识的上面的各位。什么破理论……
突然想笑,于是再次嘿嘿,嘿嘿嘿嘿……
给大家拜个早年
马上就是鼠年新春了,大家都忙活着这个新年怎么过。今年春节我也特别激动,因为是八年以来第一次可以回到父母身边一起过年。以前因为这个时候总是在上课期间,所以都是其它时候回国的。刚才在公司的邮件列表里看到有人给了一个网址 http://duilian.msra.cn/ ,打开发现是中国微软研究院做的一个电脑辅助对联软件。整个作对应赋的过程都是基于自然语言分析得出的,很牛叉!
仍然很忙
做了一段时间的测试构架终于接近尾声了,中间学到了很多很多超级有价值的开发经验,有些小小的骄傲。软件测试自动化是一个很麻烦的活,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一个无间怪圈。因为测试一个软件不是简简单单给个 expected value 和 actual value 然后对比一下就可以的。有人说过,一个软件有多少个 Feature ,就有多少个针对这个 Feature 的测试。即使这样子讲,我也只能给打个半对。因为一个稍微大型一点的程序,任何两个或者多个 Feature 结合起来都有可能是一个新的 Feature。这样使得在一个软件中增加任何一个 Feature,就像蝶振效应一样,可以让测试成本几何加倍。现代的软件测试都被自动化了,使得整个状况稍微好转了一下,如果跟传统的人工测试相比的话。可是虽然把一个人工测试变成自动测试可以节省下一次的人力时间,但懒惰的测试工程师往往会把整个测试过程懒散地写成一个流水账。在软件功能变动频繁的状况下,这种自动化比人工测试更昂贵。所以这些以为自动化就是流水账的人到了最后总会选择手工测试,最终导致整个软件测试覆盖范围缩水,然后软件质量下降。一个好的自动化测试一定有它自己的 AI、随机性、模块化、可扩展性、可部署性、可搭建性等,整个测试成本会节省很多。到最后人工测试的部分可能就是几个自动化测试无法到达的死角而已。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测试构架或者 Test Library,让这样的测试自动化变成可能。利用 .Net 的 Reflection 可以对 classes 和 members of a class、objects 和 properties of an object 进行归类、规划,让本身一维的(流水账)、二维的(加几个包含不同 Variant 的循环)自动化测试扩展到多维,达到增加测试覆盖范围的目的。现在我才发现 .Net 中利用 metadata 实现的 Reflection 在测试自动化上是如此得心应手。
唉,人只会在感兴趣的东西上孜孜不倦。因此论文还是没有进展,时间都忙在了工作上。是时候开始碰碰论文了,所以仍然很忙。
Vista 命令行下的 F7 键
都说 7 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了,这儿又发现了一个地方是用到这个数字的,特别是如果你是一个 cmd.exe 爱好者的话:在执行了若干命令之后,只要在提示符状态按一下 F7 功能键,就会弹出一个文本窗口。窗口里面是当前这个进程开始以来打入的所有命令历史纪录。
要是在武侠小说里面
我一定是那种没有内力,而是靠外功打拼的二号角色。一心想练就某部稍微能放得上桌面的武功,却早已举步维艰。粗胳膊壮腿的那身力气放到几个山贼没有问题,但是遇到那种东方不败的魔头鸡蛋碰石头是肯定的。如果有个什么旷世奇才的结拜兄弟,一定是我义愤填膺地蹲在一边摇牙观战,最后在敌我打到不够尽兴的时候传过去一些寒碜的真气罢了。
——参加工作满一年自我总结
流浪不等于寒酸
如果没有什么差错的话,明天我就离开温哥华回西雅图去。美国领馆只是说让我明天白天再去一趟,我估计百分之八十是过了。从来都是一个很提心吊胆焦虑过度的人,于是终于可以带着二成的忐忑坐在 Tonni 的客房里写点什么。都说吃饭总是别人碗里的肉香,昨晚睡过的沙发觉也觉得比窝里的三米大床舒服多了。下午回家时路过车站的长椅,猜测上面鼾声的流浪汉是不是比睡沙发更美。
我一直都期望着哪天可以真正做一次流浪,期望体验那种带着些孤独的坚持。终究还是没有。不是没有冲动,而是根本就知道自己不是那种可以吃苦的人。刚才没事逛豆瓣,阴差阳错点了一个链接,更加让我相信了这一点。
链接指向的是一个长篇日记,叫做《叫花子一样徒步流浪日记》。作者朱振中,河南安阳人,和家母是老乡。我小时候经常去安阳。那个地方的人和河南其他地方的人都不一样,都很有才。他的网名也很有才:流浪不等于寒酸。流浪的人,两手空空,背天盖地,本应该没有什么家当。只是所看到的,所经历的那种财富,真的不是其他人可以随便拥有的。日记所记录的就是他徒步加骑单车耗时 224 天,独自一人行中国东半部九省大约 11000 里路,历时 254 天近 8 个半月的流浪历程。
流浪的行程到底是有点虚假,我是个“伪流浪者”真正身无分文才叫真英雄,我敬佩他们,我为他们祈祷,我为他们祝福,可惜他们甚至没有我的学历高,我想,如果他们中有一个具有中文硕士学历的话,极有可能写出象《悲惨世界》一样震撼世界的作品。
日记中的辞藻基本不华丽,不过也因此加厚了真实,感觉有点当年玩的那些靠纯文字来描述的那些网络游戏。作者在漂泊中还不仅仅把所闻记录成文字,还把所见绘成钢笔画,不禁又让人形缩五尺,真的就像这个网名一样。很敬佩他开始的决心,中间的毅力,也很羡慕他最后所获得的这笔财富。有些财富可以去抢、去偷,但这样的财富应该是除了亲身去虏取之外如何都不能得到的吧。
搞 IT 的
这些年,
开个网站就是搞 IT 的,
攒个机器就是搞 IT 的,
抢个域名就是搞 IT 的,
偷个密码就是搞 IT 的,
增个流量就是搞 IT 的,
超个频的就是搞 IT 的,
盗个版的就是搞 IT 的,
博个客的就是搞 IT 的
……
IT 娘的,狐假虎威。
微软 7 号楼
7 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无论是伊的名字,还是我以前生活过的 Hamilton 的出租车电话(777-7777)。
关于这个数字,公司一直流传着一个恶作剧:在一天临近下班的时候,打一个电话给某个刚来没两天的新员工。告诉这个新人在 7 号楼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要开,而且会告知这个会只有 20 分钟。然后这位可怜的新同学就会打开 maps.live.com ,然后选 Locations,然后搜索“Microsoft Building 7”:
为什么是恶作剧呢?看看真实地图就知道了:
你还在努力地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