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梦境

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了。一下班先去 Redmond 图书馆看书,然后来回开 2 个 mile 的车去 ProClub 跑 1 个 mile 的步。就好像电池每次最好用完再充电,每天多余的能量都要统统消耗掉,然后晚上可以美美地睡一觉。虽然还是很是感觉自己很臃肿,但是工作起来都精神多了。还有就是晚上可以睡得很死,不用再做恶梦了(缺点是连美梦也没有了)。

说到做梦,上星期我就做了一个。我梦见 UFO 在我头顶呼啸而过。飞得不是很快,所以大概记得样子。有好多只,每只都长得跟花瓣似的。然后就醒了。不过梦是可以连续做的。就好像连续剧一样,连续的梦就叫连续梦。结果第二天晚上又做了一遍差不多同样的梦,只不过天上飞的不再是花瓣而已了。

最近很多朋友都变得很惆怅。唉,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饭不入肠愁入肠”。想那么多干嘛,好事多磨嘛!另外恭喜穗找到了工作,总算是如你所愿,尘埃落定了。

图书馆情结

来了半年多了,一直想找一个可以坐下来看书的地方。但这个因星巴克而著名的地区却没有一家像麦大旁边那家 Tim Horton’s 一样的咖啡店可以让人久坐。这两天去 Redmond Regional Library 看书,感觉生活顿然健康了很多。比较郁闷的是,早就知道这个图书馆了,但是一直把它当成了一个路标,却很久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图书馆的本身。直到昨天提醒我,才让我知道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一个叫做 Tu Shu Guan 这个发音的建筑物。放工之后有了去处,比开了屋门一头钻进卧室开机上网上厕所要好很多倍。

本身就是个不爱学习的人,还每天瞎嚷嚷着要去图书馆。所以每次有人问起,总会自而答曰:世界上本来没有图书馆,后来作业布置得多了,也就有了图书馆。不过二十年寒窗之后,那每次经过的书香阵阵,把这种被迫变成了情结。

公司虽然有图书馆,无非只是一个收藏书本的仓库。需要什么资料的时候,内部网上点一点就有人直接送到办公室楼下。不知这是一种对图书馆的“扼杀”,还是恢复图书馆本来的意义。很大部分时间,图书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一个提供桌子椅子阳光的一个自习室。在家里面有床有电脑,不是上网就是睡觉,实在没有学习的气氛。于是很需要一个可以让人心静的环境,来帮助自己克制贪玩的本质。

suzzallo_library_graduate_reading_room.jpg二月份的时候去华盛顿大学,一所建立于 140 多年前的公立学府,去参加他们 CSSA 的春节晚会。穿过红场,让我驻足的不是壁画似的 Mt Rainier,而是古香古色的 Suzzallo 图书馆。当步入那个研究生读书室,一眼看到的是高高的馆顶,垂直悬吊的天灯。薄1说捧个书本坐下来享受了,当时连重新上学的冲动都有了。

 插图版权:Joe Mabel 

_____________

1 薄:Bao,不要

通过 hotmail 地址获得对方的 space

经常在某些场合看到一些 hotmail 地址,有时候会好奇这个 hotmail 的主人是否有 Space。有一个方法很简单,就是在浏览器地址上打入:

http://members.msn.com/<邮件地址>

比如,想看到 en-cn@hotmail.com 这个邮件其主人的 Space 空间,就打入 http://members.msn.com/en-cn@hotmail.com 。这样就会看到 Live 英汉通 的 Profile,接着只要把鼠标放在其头像上,然后在弹出的选单里点 View space 就可以了:

space.png

指尖飞舞在键盘上

看了一段电影《不能说的秘密》预告篇,对其中两个男生在钢琴前比斗的场景印象很深刻。相比之下我们上学那会儿,看谁不顺眼就拳脚相加的作风实在是太不优雅了。都是敲 keyboard 的人,为什么人家就耍的那么帅。我们搞电脑的,手指头灵活度真低不到哪去的。写了一天的代码了,要不我也扭过头去敲一段 Hello, World 给大家看?大不了加点节奏就是了。

hpim0478.JPG其实,隔行如隔山。否则怎么会有“专业”这样极其简单而又深刻的称赞呢?叫丫来给你在电脑上打26个字母丫照样也得废掉食指以外的四个指头趴在键盘上先找 “a”。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自己做不到,别人却做到的事情,就应该佩服!就应该给丫竖个指头!(哎哎,你竖错了!应该竖大拇指。)刚才喝了一罐百事,盯着易拉罐愣了半天。你说百事、可口两家做糖水的公司同一个味儿坚持不变 N 年,可换壳不换汤的生意照样做的是红红火火。要我说,他们的营销团队才是最专业的。怎么能不佩服呢?

读后感

某些年轻人,太急于表现自己。往往在还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下一句话的时候,就上升到了珠穆朗玛的高度。然后就会因为海拔太高,而迷失了自己原本想表达的方向。就好像坐着无敌海景缆车上山的人一样,永远也别想在他们脸上找到那种登山者的沧桑。

——读 N 年前自己的文字有感

乐观

说都一把年纪了,还跟一帮小 P 孩一样,Follow 个选秀节目 Follow 的那么起劲。从五月中在 Youtube 上无意看到了那个周口店人之后,然后是一不爱说话唱歌贼 Power 的厮,一直看到了最后决赛。结果最后演变到了吁吁的时候竟然也不要脸地扯着嗓子也跟着吼两句,犹如狼群闹了饥荒。

日子就这么过着,白天干活,晚上笙歌,忙得不亦乐乎。糊里糊涂地又到了最美的七月。这个时节无论是气候还是精神头,都爽得让人想找点麻烦给自己。吃饱饭的时候就跟个蛆似的从椅子上谷拥谷拥到床前,然后再谷歌谷歌地放俩饱嗝儿,乐不思蜀。

不是没有烦心事儿,而是有烦心事儿但不去想。忘了谁说过一句话:“宇宙不是空间和时间组成的,而是中间和瞬间”。极有深度。

变化

最近突然找到一个老同学的博客,一个很老很老的老同学。这哥们儿上学的时候贼NB,学习成绩贼好,然后整个学校也都知道他,特别是女生。看了几篇和几张,发现他变化很大。主要是人精神多了,挺好。

昨天看新闻,说张柏芝要生小孩了,孩子他爸是谢霆锋。据说小孩名字起的好,叫“谢皇上”。挺欣赏他们的,要不是看到新闻可能还会继续把他们放在放荡不羁的一代。主要是人成熟多了,挺好。

生小孩的新闻下面,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刚刚发布《第 n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6月30日,我国常驻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也就是说差不多至少九个厮中间有一厮知道什么是浏览器。主要是人无聊多了,挺好。

这个世界,一眨眼,你就不认识它了。

一点一方圆,一叶一菩提

没事儿的时候想起来在 Wonderland 做过一次过山车,有些想法。刚开始进入轨道加速的时候,非常害怕。感觉一切都不受控制,只有在物理上跟着前进的速度,心却一直跟在后面。过了一会却好了很多,不再害怕了。恐惧,其实很好定义。用我的理解,就是说一般人的心理上对任何事物的不同属性都会有一个期望值。之所以恐惧,是因为实际发生的情况和这个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差距越大,恐惧感越大。当心理所能承受的速度远远达不到实际的速度,就会害怕。后来试着把心放开,去想象着更快的速度。每次俯冲的时候,心早早地跑在前面,相对来说对过山车本身的速度来说,过山车开始缓慢了,紧接着就是恐惧的消失。《蝙蝠侠开始》里男主角伟恩曾经因为童年的阴影一度非常害怕蝙蝠。后来他告诉自己,想要消灭对一个事物的恐惧,就要变成这个事物的一部分。从我的理解上讲,等于说把期望值和事物本身相吻合,从而消除差距。这种想法成就了后来的蝙蝠侠。照男主角的话说,坐过山车惧怕速度的话,就应该变成速度的一部分。

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一个人所惧怕的东西还是很多。有些甚至可能从来没有发生过,但却深深地藏在心里。想一个一个去缩短期望和实际的距离,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