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软件产业,阴阳之道为上

刚刚看了Mr. Icon的一篇Blog,讨论了Asianux 2.0与Microsoft Windows的相似性,并且展示一些屏幕截图。很理解他的意见。在中国,对绝大部分普通电脑用户来说,Windows就是OS,OS就是Windows。如果你不给这些人装一个类似Windows界面的OS的话,他们很可能会以为这个电脑没有装OS,然后就会去装个Windows。微软在中国的影响太大,而且绝大部分软件除非用WINE,基本上都是极其难移植到其他平台上的,因为这些软件通常都用Internet Explorer和Macromedia Flash的引擎做它们的界面,比如最流行的软件腾讯QQ联众游戏

很多非Windows的用户,或者更确切地说,非Windows支持者,在谈起此事时都会咬牙切齿。我不反对这么做软件,因为这样一来,软件制作成本可以通过利用现有资源而大大降低,而且花哨的界面更加符合国人对一个软件的审美观。如果真的希望这些软件商能够开发出夸平台的应用程序,那么非Windows支持者们就应该更加督促他们的阵营中能够有像上述中那种方便被其他程序调用的引擎,比如推出一个Macromedia Flash的替代品。

在提到非Windows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联系到自由软件。作为一个最终用户,我很喜欢自由软件,而且自从大学初期就开始用了。任何事物只要有一个对立,那么它就一定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理想的开源社区中,自由软件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但纯粹的自由软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并不自由,反而会束缚重重。比如有一段非常好的代码。这段代码是基于GPL的,而且是唯一的许可证。作为软件商,或者通过软件来盈利的个人、团体,如果我把这段代码包括到了我的产品中去,那么我的产品就一定也要遵循GPL,拘束了我盈利的权力。这个时候我不得不寻找另外一种可能的方案。也许并没有这段代码那么优秀,但是有合适的许可证可以让我购买并使用,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开发我的产品了。实际上,有很多自由软件开发方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比如MySQL。MySQL施行的是双重许可证策略,在提供GPL许可证的同时,也提供商业许可证,保证了依赖于MySQL的软件商的营销利益。

哲学里面说,世界是矛盾的,万物是阴阳的。所谓开源与闭源、自由软件与商业软件,只有相辅相成,相互应用,才能够对整个IT产业作出积极的推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