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 you, Tim Hortons!

hpim0035学 IT 的人,给绝大多数人的形象可能就是左手披萨、右手可乐。而这种印象往往来自于某个软件公司老板的自传。披萨我经常吃──便宜、省时间,ITB 的人没有不喜欢的。不论是校内的 Pizza Pizza,还是校外的 Gino Pizza(右),基本上所有的品种都吃遍了。有时侯看着手中花花绿绿的意大利馅饼,总幻想若干年后某天是不是要写个自传也自我唏嘘一番。

至于可乐,只会在买麦当劳套餐时一不小心忘了叮嘱收银的帅哥美女把饮料换成冰茶的时候才会喝到。我主观上不讨厌可乐,不过被一些朋友灌输一些“可乐有害论”久了,自然而然地多了那么一丁点抗体。相比之下,咖啡对人脑的刺激我相信比可乐更大,据说还会上瘾……分不清这是咖啡的优点还是缺点,不过我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咖啡成了我的首选;平常除了住所和办公室,最经常去的地方就是附近的 Tim Hortons

学校西边的 Tim Hortons 不远,走路 5 分钟就到。一个不大的餐厅模样,也不会经常人山人海。人最多的时候,往往是春末和年底。那个时候考试最多,学生们自修都找不到地方,自然会向这类咖啡屋靠拢。以前住在市区,晚上 12 点以后学校那边搭不到回家的巴士,就需要早点回市区。回到市区又不想回家──家里有吃有喝有睡有玩,根本无心学习──可是又没有哪个地方有桌子椅子可以写作业。那时路过 Tim Hortons,就看见学生模样的在里面奋笔疾书,然后有一天就被同化了。头一次在里面复习功课,依着咖啡因的作用一下子熬了一晚上,补回了很多上课听不懂的重点,很是欣喜。对于有人说我小资,我从来都是反对的。这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找到的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于是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一直到现在。

很惭愧从小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很大的毅力,母亲为了让我完成一件事情,经常需要变着花样来哄我。即使到现在,也经常会变着环境去温习功课,否则就会六神无主人在心不在。所以有时侯路上碰到熟人问我去哪儿,我会说我去TH。因为 Tim Hortons 叫 TH,学校的 Thode Library 也叫 TH,都是能让我坐下学习的地方。安静的地方我呆闷了,就会换去喧闹的环境。我发现,其实有时侯周围人声吵杂的时候,我反而能静下心来看书。因为他们讲的事情跟我所要想的事情是不同的领域。脑子就像一个笼子,放了一只老虎在里面,就会整个笼子蹒跚来回;放了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老虎,每个老虎就会割据自己的地盘,活动的范围也自然缩小。想法,就像这些老虎一样,当你的脑子是空的时候,就会飞来飞去;当你腾出来一部分注意力去吸收周围街坊的你长我短的时候,大脑能活动的范围已经被其它声音占据,而书本上需要注意的知识要点就会更加明显。中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马克思为了锻炼自己的注意力,专门跑到声音分贝级很大的地方去看书。现在看来,可能马克思也可能跟我是同流罢了。

去 Tim Hortons 的人,年长一点的,都会买 Whole Black;我这种年轻的,一般都要 Double Double(加糖加奶)的。我们有句成语叫“忆苦思甜”,或许老人家喝了一辈子 “Double Double”,想从纯纯的苦咖啡里弥补人生路漫的沧桑吧。可乐这种纯糖的东西,喝的最多的也只有小孩子吧。一杯咖啡,一个窗口;窗外人来车往,日落月升,难怪有人要说我小资呢。最喜欢喝的是“加糖加奶”,最喜欢坐的地方是窗口,最喜欢吃的甜点当然也需要有同样的感觉。橱柜上那么多品种,我经常点的是 Chocolate Croissant。不想描述那是什么味道,也描述不出来。即使描述出来,吃过的人也不一定会赞同。照片在下面,一图胜千言。

hpim004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